国家公务员网 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 行测资料 >> 判断

逻辑图形推理复习秘诀

发布:2009-09-25    来源: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假是真时真亦假,真是假时假亦真;逻辑思维是在规则的确定下而进行的思维,如果联系生活就属于非常规思维。纸上谈兵反而是逻辑推理类试题的真实写照,就提论题,不参与自己的主观思想,一切看似与生活毫无联系却自在法则约束规范的范围内。逻辑推理的“瞒天过海”可谓五花八门,好似一个万花筒,百变无穷,乐趣无穷。

  例:某单位在林和张两位候选人中民主选举经理。在选举的前十天进行的民意测验显示,受调查者中36%打算选林,42%打算选张。而在最后的正式选举中,林的得票率是52%,张的得票率仅是46%。这说明选举前的民意测验的操作上出现了失误。 以下哪项如果是真的,最能削弱上述论证的结论?( ) A. 选举前二十天进行的民意测验显示,林得票率是32%,张的得票率是40%。

  B. 在进行民意测验的时候,许多选举者还没拿定主意选谁。 C. 在选举的前七天,林为厂里要回了30万元借款。 D. 林在竞选中的演说能力要比张强。

  论述:思考意识决定考试形态,任何试题的设定是让考生无法跨越自己的思维鸿沟,而永远在自己的领域范围内思考、辨证。也就是说在常规思考和逻辑思考之间有座桥梁,而我们看似永远无法跨越一般。一旦穿过此桥,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切又显得简单并妙趣横生。数据陷阱、静态陷阱、部分而忽略整体陷阱、更多是意识性陷阱,这些都构成逻辑学“瞒天过海”的构成元素。

  本题的经典之处在于其看是静态却因动态变化而获得最终胜利之门的一种考试试题。题干中的选举过程属于正常,而不是民意测评在操作上出现了失误。因为在正式选举前,选民们对各个候选人的支持率不是一成不变的。选举前20天进行的民意测验显示,林浩的得票率是30%,张亮的得票率是40%;十天后进行的民意测评显示,受调查者中36%打算选林浩,42%打算选张亮;这表明10天内,林浩的运行率上升了6个百分点,而张亮仅仅上升了2个百分点,前者是后者的三倍。再过10天。到正式选举时,按照此种支持率的变化趋势,林浩完全可以战胜张亮而当选。

  借助试题本身数据,而结合数学运算的经典思想,一切显得自然而灵活。文字和数字的巧妙利用,构建起了思维的变动性和逻辑性。思考,思考,再思考。当一切达到时继续向另一个目标进军。
 例:王教授说:“总的说来,工商管理学院的大学生的家庭困难情况比起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改观。这种情况十分明显,因为我的学生现在课余要求学校安排勤工俭学的人越来越少了”。

  上面的结论是由下列哪个假设得出的?

  A。现在大学生父母亲的收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而增加,使得大学生不再需要勤工俭学来自己养活自己了。

  B。尽管家境有了改善,也应当参加勤工俭学来锻炼自己的全面能力。

  C。课余要求学校安排勤工俭学是学生家庭是否困难的一个重要标志。

  D。大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业上,勤工俭学的人就少起来了。

  逻辑推理题不讲究必然的推理,而是一种或然的推理,前提欠缺,补给前提;但前提的提出确不一定使整个推论能够真实。但是确可以使推论的信服度增强。公务员考试的逻辑推理题是理论性的,非实际性的,对事物的思考切忌加入自己的主观思想,就提论题即可,这就是做公务考考试题的重中之重。说话的漏洞在于其结合生活性,而我们的思维模式也具有思考意识性。应对此题的策略是以题代练,培养一种逻辑性思维。学而思,思而疑,疑而用,用而胜。我们要做辩证逻辑的典范,而不做形式逻辑的障碍。找出逻辑试题的思维主线,是解决逻辑题的关键,类似我们经常为了省时间,说话只说主谓宾是一样的。主线的出现,思维逻辑自然体现,所谓的外衣、陷阱等不攻自破。瞒天过海之术,即以生活常态所养成的形式思维习惯不得应用。法则便成为做题的唯一依据,而法则正是逻辑学试题的命脉。

  本题的逻辑主线是“越来越少的王教授的学生要求勤工俭学”,就推出“工商管理学院的大学生的家庭困难情况比起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改观”。我们发现,本题推理的前提对象与结论讨论的对象属性并不完全一样,前提与结论之间有差异,即前提与结论之间有明显的跳跃:做勤工俭学的少就必然家庭困难有了改观吗?因此段落推理成立需要依赖选项(C)这个假设“课余要求学校安排勤工俭学是学生家庭是否困难的一个重要标志”,即选项(C)把前提与结论之间的一个跳跃连了起来,所以(C)正确。

  其实,本题推理的成立还依赖两个假设,即①王教授教的学生是工商管理学院的学生;②王教授教的学生是整个工商管理学院学生的代表。在这三个假设的共同作用下,本题推理必然成立。但由于“答案不需要充分性”,我们只需要找出(C),就是找到了一个假设,所以(C)就是正确答案。

  本题的表象在于我们虽然很快可以判定它的主线是什么,但是却无法很快的思考到她们之间并不具有任何关系。比如:推理一:我幸福,你就幸福;推理二:科学是真理,所以科学是不容怀疑的。其实,你我之间不因血缘、工作同事关系等就没有必然联系。推理一的推理就是一种无任何关联推理。推理二:大脑中的表象认为真理是不容怀疑的,是对的,但在题中并没有出现。这就是考题,瞒天过海之术自然因为我们自有的大脑欺骗意识而忽略题本身,而进入其陷阱。

  所以做题,切忌自我意识介入,而就题论题即可。
 图形推理试题,是以图形为表现对象,而加入数学、逻辑等知识作为后台,而以旋转、叠加、元素、笔画等作为思考的考点,隐含、虚妄,必须扒开事物的外在表象,否则永远到达不了虎穴;纠不出事物的本质。做图形推理题,不仅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得具有鹰一样锐利般的眼睛,能够很快从单个或者多个图形的思维体系中抽出图形的考核点。

  解决图形的欺瞒性、隐藏性、不易发觉性问题的最好策略是浏览大量的试题,掌握众多的考核要点,整理成册,结合自我做题思想,应对考试足以。

  其考点可以简单的总结为:数量关系、图形的转动、对称、区域、交点等;

  例一:

  论述: 立体与平面的结合,以立体图形考核作为幌子,而可以用平面思维法则解决;这就是欺骗你我大脑的瞒天过海。虽可以通过立体思维去解决,却因耗费时间而得不偿失。经典的图形推理题总有其构思、思路、巧妙的思维;经典在于其看似变态,而实际解法却简而又简单。

  本题看似立体考核,却可以通过平面旋转法则而解决出来。但还是要认真分析。谨防因粗心大意而对分。至于具体怎么转动,没有必要深入考察。因为该图形不是规则图形,不好选择参照物。

  实际上,看旋转状曲线的运动方向,很快可以找到正确答案。

  第一行,旋转状曲线从外往里,分别呈顺时针方向转动,逆时针方向转动,顺时针方向转动。 第二行,旋转状曲线从外往里,分别呈逆时针方向转动,顺时针方向转动,逆时针方向转动。 第三行,前面的两个小图形,旋转状曲线从外往里,分别呈顺时针方向转动,逆时针方向转动。那么,第三个小图形的旋转状曲线从外往里应该呈顺时针方向。只有答案A 符合。

  如果从立体的角度,可以开发自己的思维;我们都学过电磁感应定律,法拉第右手法则。如果我们以手指方向作为线条方向,以大拇指作为竖线抽,则立体性思考也可以实现。就是空间运动思维的逻辑思考性比较的灵活。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加强思维训练,强化逻辑思维,一旦能够掌握大脑的主动性,那空间思维则称为自己的制胜法宝。

  例二:

  论述:以旋转、线条、笔画作为幌子,而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这是图形的特点。懂得如何去排除是至关重要的。切勿就形论形。很多人因为看到所给答案中与题干的图形相差甚远而直接排除,这就显得非常的盲目;自己被自己欺骗。

  本题很多人一看到,就会不自然的排除选项c。而恰恰本题的考点是叠加后的去同存异。这就是题的精妙之处,以有形胜无形。障眼法之瞒天过海可谓经典绝伦。

  例三:

  论述:线条型、叠加型、求同存异型;很多人会因为已经掌握的知识而去对号入座导致功亏一篑。所欠缺的正是灵活性的大脑运作。事物的欺骗性和迷惑性就在于你我的第一感觉;而恰恰第一感觉正好称为自己犯错的前提。

  本题的迷惑性在于其经典的叠加性后的去异存同类考察,而致命弱点在于大家会忽略叠加最重要的方向性问题。而会误选D。而本题的考察确是角度的递增性,答案C误导其在于方向的依次递增。所以答案选A。

  以微小的元素叠加在一起而构建起来的试题,其经典不一定在于难度,而在于其对考核点辨别和辨认。而这恰恰是公务员考试题的简单却不易通过性。


点击分享此信息: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CopyRight 2013 http://www.gdgwy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38242号-25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