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期待北京治理交通的决心
4月6日,缓解北京市区交通拥堵第七阶段(2010年)工作方案出台。北京今年将通过六个方面56项具体措施,争取早晚高峰时段市区路网交通拥堵指数控制在6.5左右,实现公交出行比例达40%,此外,北京还将首次建立缓堵专项资金和缓堵会商机制。
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交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多年来,北京不断致力于发展 城市公共交通,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特别是近年来,得益于“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北京的公交线路布局更加合理,轨道交通线路里程迅速增加,交通环境大为改观,人们的整体出行效率越来越高。
然而,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北京的居住人口和机动车保有量也快速增长,加之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的制约,交通拥堵仍是困扰首都的一大难题。尽管北京的道路越来越宽阔,但在早晚高峰期,特别是一些重点路段,各种机动车辆仍是蜂合蚁聚,人们的出行如蜗牛爬行般缓慢。
面对日益突出的瓶颈问题,北京以56项具体措施,决心缓解交通拥堵现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并引发人们的乐观期待。在这些措施中,有许多“招式”可圈可点。例如,北京市今年将首次建立缓解交通拥堵会商机制,每月、每季度会商拥堵点段、区域动态变化,提出阶段工作任务。北京今年还首次提出建立缓解拥堵专项资金,用于畅通微循环、打通断头路等疏堵工程。另外,北京将一如既往发展公共交通,继续调整优化地面公交线网,并力争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年底达300公里以上。这些具体入微的措施落实后,相信北京的交通秩序必然会更加合理规范。
然而,若从根本上扭转交通拥堵的状态,北京要走的路还很长,需要考虑的问题还很多。首先,交通发展应着眼于长远,与城市整体规划布局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交通的同时,必须综合考虑城市的功能定位以及空间布局。因此,发展城市交通绝非交通部门一家之事,而需要多个部门协调联动,避免再走“摊大饼”式的老路。同时,北京应致力于实现城市交通“一盘棋”。城市交通网络犹如人体的血脉,局部堵塞就会影响整体的平稳、通畅运行。因此,在交通规划和发展中,应当通盘考虑,做到地面交通和地下交通合理补充,公交车辆和社会车辆并行不悖,新老城区的交通衔接高效畅通,避免交通监管存在盲点。另外,在“尾号限行”措施继续推行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家庭考虑购买第二部车辆。由此一来,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势必大幅增加。限行政策的效果是否会打折扣甚至被抵冲,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思考。
无论如何,56条细则反映了有关部门改善首都交通现状的决心。希望这些措施能够顺利实施并不断完善,切实破解北京的交通难题,让人们的出行更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