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半月谈》第8期
广东公务员考试网(www.gdgwyw.net)将持续更新《半月谈》评论,供应试者备战沙场,同时考生也可结合《广东公务员考试综合教材》进行复习。为方便查看内容,可将本站添加收藏。本题主题:
世博,也是一个挑战
世博会的大幕即将拉开,上海,又一次燃烧国人的激情,聚焦世界的目光。
这里有难得的发展契机。如上海的交通设施、环境建设“可能要花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改造,世博会加速了这一进程”。
这里也有城市成长的挑战。挑战的主题,便是国际展览局主席让·皮埃尔·拉丰所言:对城市发展作出革命性的思考。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全球城市化的主潮中,它既是基于中国对城市化发展的自我反思,也是中国对人类承诺的新的贡献的形象呈现。
我们不必满足于展馆内容的“中国元素、中国气派、中国特色”,也不必争议于“睡衣睡裤不出门,做个世博文明人”的小区标语。更重要的,是提升城市在真实自然的日常运行中显现出来的现代生活品质、人文精神和社会生态。
上海,是中国城市发展最闪亮的品牌,是中国人追赶现代文明最生动的诠释。它给中国城市带来了许多的骄傲和自信,还有丰富的启示和镜鉴。
同一座城市,每一个梦想。突破制度的壁垒,跨越历史的鸿沟,让每一个弱势群体,都能从城市文明进步中平等地分享发展机会,拥有国民待遇,让每一个外来人员,都能从城市的产业成长中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谋得生存空间,这是城市应当坚守的底线伦理。去年初,上海户籍改革已率先破冰,“持居住证满7年可申办‘落沪’”,条件准入体现了“凭贡献”落户的特征。当然,在对待农民工问题上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民生进步,是城市深切的人文关怀,也是城市真切的幸福考问。当下最严峻的考问是住房。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干部会议上推荐观看《蜗居》,以体验住房困难状况,并宣示:遏制房地产投资性需求,健全房地产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到2012年,上海将新建70万套保障性住房。那些与近在咫尺的豪宅无关、与这个城市不断飙升的房价无关的棚户区居民,急切地期待能够沐浴这比太阳更加温暖的福祉。
社会正义的张扬,法治权威的维护,是城市治理的文明奠基。上海曾经发生的“钓鱼执法”事件,严重背离行政伦理,损害法律尊严,蚕食社会信任。对于这个一向以契约精神、规则意识深厚著称的城市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警醒。让人较为满意的是,很快,浦东新区政府就此向社会公众公开道歉,启动相应的问责程序。执法部门的反思,政府施政的进步,保护并改善着一个城市的社会正义生态。
现代城市,还应是建设公民社会的先锋和榜样。公民意识的觉醒,公民权利的保护,正在建构新型公共关系,提升城市政治文明。想当年,一些上海市民出于自身健康的权利以及环境的忧虑,为了磁悬浮项目而进行温和的“集体散步”,在正当表达渠道不够通畅的情况下,以平和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政府迅速反应,开设居民意见采纳点,领导也走进街道与居民对话,拓宽了民意表达的途径。政府更加注重从民间吸纳真切的社情民意,倾听不同的利益诉求,支持公民的政治参与,及时修正自己的公共决策,在与民众的良性互动和共同进步中形成发展共识,实现社会和谐。这是一个城市的进步和成熟。
民众的素养、性格,就是城市的文明、气质。上海,自信,包容,是中国最具国际化风格的都市。海派文化,就是东西方文明融合的结晶。在这里,处处能够感受到新与旧的混搭、传统与现代的交织、本土与外来的冲撞。但是,城市的进步永远是一个过程。前不久,一家报纸登载了一位日本女士在沪“咖啡好喝口难开”的经历。作者叙述了几家咖啡馆服务员区别对待“外国脸”和“中国脸”的做法,特提出“小小的请求”:希望向外国人展示可爱之处的同时,对自己人也要可爱点。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送走客人后大家还是要过回寻常日子。这是一个善意的提醒。让生活更美好,我们自己得先有容、更博大起来。
现代城市的文明进步,是一个注定要承受种种磨难和痛苦、要经历深刻变革和转型的艰难历程。上海,正是在这些艰难的承受和经历中,在从容和智慧的应变、学习和超越的求索中,涌流着城市旺盛的创造力、生命力,传递出城市崭新的发展现、价值观。
世博会的挑战是上海的,也是中国的。
中国经济快速崛起,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对外贸易世界第二,经济总量世界第三。但是,社会心态的涵养,公共道德的培育,核心价值的建设呢?一个精神失重、无所依傍的民族,绝难承载现代化的历史使命,绝难赢取全球化的实力竞争。
我们把城市化当作转变发展方式的支点,当作后危机时代经济增长的动力,当作跨入全面现代化的台阶。可是,城市中的“人”,我们关注了多少?城市的主体,普通大众的幸福和尊严,需要更有力地去保障、去增进。
在世博会璀璨的梦想中,在展览馆缤纷的色彩中,在上海魅力的放射中,在世界文明的交融中,众多的中国城市,如何去为更“美好”的生活而奋起直追,而加快转型?
让城市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这就是上海的应答,也当是中国的应答。
阅读了本文的人还阅读了
2010年《半月谈》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