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网 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 时政要闻 >> 每日练习

广东公务员言语理解讲义(40)

发布:2011-09-14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广东公务员言语理解讲义(39)参考答案与解析】
    16.B【解析】仔细阅读该段文字可知,科学研究本质上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寻找优美的方法,因此,A、C、D三项的描述均正确,只有B项不符合该段的意思,故选B。
    17.B【解析】本段文字主要讲述华盛顿的出生地及其家庭背景,因此,正确答案为B。
    18.C【解析】仔细阅读这段文字可知,人面具有欺骗性,而纸面不具有,故本题应选C。
    19.B【解析】本段文字意在强调,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精神上的追求与满足,纵观四个选项,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20.C【解析】该段文字的大部分都在介绍卢沟桥的桥体构造,如桥长、桥面宽、各拱相连等。因此,其主要意思是向人们介绍卢沟桥的桥体构造。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
    21. 无论准确也好,鲜明、生动也好,就语言方面来讲,要求字眼总要用得恰如其意。这样,表现的概念才会准确,也才会使人感到鲜明,说得神秘一点,字眼里面还有它的声调和色彩。
    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主要意思的是(    )。
    A.语言要生动、准确     B.语言有声调和色彩
    C.文字很神秘           D.文字的运用要恰如其意

    22. 初唐的人们探究梁、陈、北齐的祸乱之源,往往归咎于淫靡的文风,并要求建立一种新的文风,以适应唐代大一统的政治局面,这无疑对初唐文坛的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以文风不振作为亡国之因,毕竟本末倒置。
    上面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
    A.唐代大一统的政治局面需要建立一种新的文风
    B.把文风不振作为封建王朝的亡国之因是错误的
    C.把文风不振作为亡国之因有利于文坛的建设
    D.把文风不振作为亡国之因虽不科学,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3. 阴山以南的沃野不仅是游牧民族的苑囿,也是他们进入中原地区的跳板。只要占领了这片沃野,他们就能强渡黄河,进入汾河或黄河河谷。如果他们失去了这片沃野,就失去了生存的依据,史载“匈奴失阴山之后,过之未尝不哭也”,就是这个原因。在另一方面,汉族如果要排除从西北方面袭来的游牧民族的威胁,也必须守住阴山的峪口,否则这些骑马的民族就会越过鄂尔多斯沙漠,进入汉族居住区的心脏地带。
    这段话支持了这样一个论点,即(    )。
    A.阴山以南地区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B.阴山以南的沃野是游牧民族生存的依据
    C.阴山以南的沃野不仅是游牧民族的苑囿,也是他们进入中原地区的跳板
    D.阴山以南的沃野对游牧民族和汉族都是极为重要的

    24. 学校党支部书记激动得眼睛闪着泪花,他说,他从事教育工作30多年了,文革中被逼得吃鼠药走绝路,自己教的学生见了都躲着走,怕沾“臭老九”的边。如今,社会风气大变了。素不相识的农民摆酒席慰问教师,县委领导作陪,这在过去连做梦也想不到的。
    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主要意思的是(    )。
    A.学校党支部书记因为农民摆酒席慰问教师而激动
    B.社会上尊师重教已成为一种风气
    C.教师在“文革”中遭到迫害
    D.学校党支部书记回顾他从教30年来的经验,感到今天素不相识的农民摆酒席慰问教师是对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25. 这部小说由于插入了过多的社会批评、嘲讽以及有关诞异的历史等等,因此显得结构松散,加上主要人物几易姓名(这一点到最后才交代),因此读者常对情节线索摸不着头脑。
    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读者常对情节线索摸不着头脑是因为小说的结构松散
    B.小说在最后才交代此书的结构松散
    C.过多的社会批评、嘲讽及有关诞异的历史导致读者常对情节线索摸不着头脑
    D.主要人物几易姓名的事情在最后才交代

    参考答案与解析详见下期更新!!

点击分享此信息: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CopyRight 2013 http://www.gdgwy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38242号-25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