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网 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 时政要闻 >> 每日练习

广东公务员言语理解讲义(49)

发布:2011-11-15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根据《2011年广东公务员考试大纲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思考、迅速而又准确地理解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它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准确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广东公务员考试网(www.gdgwyw.net)特发布一些列言语理解与表达指导供考生参考(参考资料:《广东公务员考试综合教材》)。
  【广东公务员言语理解讲义(48)参考答案与解析】
  5.D【解析】从后两段可以看出,古罗马建筑比古希腊建筑更富有实用性,而不是完全继承了古希腊的实用性,故选D。
  6.B【解析】略。
  7.C【解析】形容词一般在句子中起修饰作用,动词起支撑作用,语法起结构作用,再联系这些词语的上下文,可知正确答案为C。
  8.A【解析】略。
  ---------------------------------------------------------------------------------------------------------------------
  阅读以下文字,回答9~11题: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说“春秋”是由鲁国国史《春秋》而得名。徐文在《文史哲》第三期著文提出不同看法,认为“春秋”作为时代称谓,是由战国时人命名的,确立于西汉。
  春秋以前是以族名、国都名、王朝名三者合一来命名时代的,战国人继续使用前人关于夏、商、周三代的名称,但其历史年代学的观点略有变化,在命名新的历史时代时有了自己的特点。一方面,自周王室东迁后,诸侯国林立,大国争霸的战争不休,周王室已无力控制诸侯,相反还常有求于大国。显然,仍以族、地、王朝三名合一的年代学命名已失去意义。另一方面,战国是个思想活跃、百家争鸣的时代,战国人发展了春秋时已有的“天命靡常”的观点,命名当世为“战国”;又根据西周以后诸侯国林立,各国国史均名曰《春秋》,称这段历史时期为“春秋”。西汉时,人们继承了战国时人对春秋时代的称谓。
  至于说“春秋时代是由鲁国国史《春秋》得名”的看法,徐文商榷说:鲁史《春秋》被拔高到经典的地位,是汉以后儒学作为官学后的事,战国时人未必肯把它奉为经典;鲁国当时并非大国,地位衰微;再者,在秦始皇焚书以前,众多的《春秋》还会大量保存的,否则墨子何以会说“吾见百国《春秋》”? 可见,战国人是不会以鲁《春秋》来命名这一时代的。

  9. 徐文认为“春秋”不是由鲁国国史《春秋》而得名的,不能作为这一观点的依据的一项是(    )。
  A.鲁史《春秋》当时并未被奉为经典
  B.当时大国争霸,周王室无力控制诸侯
  C.当时各国国史均以“春秋”为名,并非鲁国一国
  D.鲁国当时并不是大国,而且地位衰微

  10.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夏、商、周三代的名称,是由族名、国都名、王朝名三者合一命名的
  B.“春秋”这一时代称谓始于战国,两汉时人们继承了这一称谓
  C.“春秋”作为时代称谓是以思想活跃、百家争鸣作为历史背景的
  D.产生于战国的“天命靡常”的观点,是“战国”时代得名的依据

  11. 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千项是(    )。
  A.周王室东迁后已无力控制诸侯,相反却常有求于大国,因此,只好听任鲁国的统治者以“春秋”作为时代的称谓
  B.徐文提出商榷的意思是,即使“春秋”的命名与史书有关,也不能认定是以鲁国的国史命名,因为各国国史均名为“春秋”
  C.春秋时,周王室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已被破坏,以族名、国都名、王朝名三名合一的年代学命名便失去存在的基础
  D.西周以后诸侯国林立,大国争霸的战争不休,权力的再分配、思想的解放使传统的历史年代学观点产生了一些变化

  参考答案与解析详见下期更新!!

点击分享此信息: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CopyRight 2013 http://www.gdgwy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38242号-25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