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层遴选公务员 打通基层公务员的“上行道”
2011年,中组部、人社部和国家公务员局首度联合在中央机关试水公开遴选公务员
跨越来自改革。2011年5月,中组部、人社部以及国家公务员局在中央机关组织开展公开遴选公务员试点,探索从基层选拔领导机关公务员。目前,首次联合公开遴选的64名公务员已全部到位。
“公开遴选是拓宽基层机关公务员上行通道,改善当前领导机关公务员队伍来源和经历结构的迫切需要,也是保证党政领导机关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战略举措。”中组部干部一局(公务员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
基层经历 进中央机关的“硬杠杠”
“作为一名乡镇公务员,能够通过公开遴选到中央机关工作,除了个人的努力之外,更多的得益于中央对基层的重视,得益于选人用人制度的改革。”来自基层,通过公开遴选走进中央统战部研究室的梁艳丽说。
此次公开遴选规定,报考人员必须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并对基层工作经历做了严格界定。据了解,今年首次公开遴选的64名公务员全部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其中,52%的人还具有多层级机关工作的经历。
许多考生表示,公开遴选为在基层踏实工作、不投机钻营的优秀公务员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机会,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公务员有甜头、有奔头,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热情。
此次公开遴选规定,任职满3年的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可以报考副处长职位,任职满3年的副科级公务员可以报考主任科员职位。这不仅体现了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也为优秀基层公务员提供了到领导机关工作和职务晋升的双重机会。正因如此,山东省泗水县泗张镇党委书记蔡文浩通过公开遴选到中央政法委办公室任副处长。
很多参加遴选的考生反映,公开遴选有助于形成中央、省、市、县、乡五级机关相互联系的来自基层的公务员培养选拔链。一方面,为基层公务员搭建一条上行通道;另一方面,公开遴选制度增强了基层机关的吸引力,使更多的优秀人才愿意到基层工作,使基层这个“蓄水池”常流常新,成为培养锻炼公务员的源头活水。
据统计,在一项针对公开遴选的问卷调查中,有96%的考生认为公开遴选对树立重视基层用人导向、建立来自基层的公务员培养选拔机制非常有效。
“阳光赛场” 让干得好的考得好
“公开遴选是一种‘竞争性转任’,是在公务员队伍内部的二次择优。”国家公务员局职位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关键在于人岗相适,使基层公务员上得来,遴选部门选得准,到岗工作后用得上。”为此,在考试中,主管部门尤其重视“让干得好的考得好”。
笔试环节,在分析中央机关和基层公务员不同特点的基础上,主管部门根据副处长和主任科员的职位需求,分别命制笔试试题,注重对考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测查。
面试阶段,由各遴选部门根据职位性质和特点,自主命题或采取“2+X”方式命题(即在统一题本中选择2道试题,自主命制2—3道试题)。所有遴选部门都自行命制了试题,有的部门实现“一岗一卷”。考生们普遍反映,试题针对性、实践性、应用性强,能有效防止只会考、不会干。
笔试、面试通过,并不意味着胜出。为了真正把德才兼备、综合素质高的基层公务员选拔上来,公开遴选按照2∶1的比例实行差额考察。各遴选部门非常重视考察对象的日常表现、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认等情况。有的对考察对象工作实绩进行综合分析,对近几年年度考核结果进行量化评估;有的综合考虑考察对象获表彰奖励、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等情况;还有的对考察人选进行家访,了解其工作、生活和社交圈的表现……
国家公务员局职位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整个公开遴选以打造“阳光赛场”为主线,凸显了“三个全程”:
——全程公开透明,遴选计划、资格条件、考试成绩、面试名单、遴选结果等都通过一定方式及时公开或者公示;
——全程监督检查,笔试、面试皆派出巡视组,推行面试外聘考官制度,设立专门的举报和咨询电话,保证公平公正;
——全程进行测评,设计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与考生和遴选部门进行访谈沟通,了解对工作程序、试题命制、组织实施等方面的满意度和意见建议。
调查显示,87%的笔试考生和97%的面试考生对公开遴选组织实施工作表示满意。
“鲶鱼效应” 为中央机关注入活力
“以往,地方机关公务员交流到中央机关工作的渠道还不够畅通,主要依靠组织和个人推荐选调公务员,选人用人视野有限,操作也不够规范。”不少遴选部门反映,“此次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打破了这个瓶颈,不仅扩大了选人视野,也规范了进人渠道,真正体现出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
公开遴选也有助于解决中央机关公务员队伍来源、经历结构单一的问题,给中央机关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此次参加组织公开遴选的很多部门负责人认为,公开遴选的公务员大都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对基层情况比较熟悉,可以产生“鲶鱼效应”,激发更多的中央机关公务员加强学习调研和基层锻炼。
“当我走出北京站的那一刻,我真切地感觉到,这又是一个充满激情、满怀理想的新历程的起航。”在基层检察院工作了12年的任红,通过公开遴选走进中央直属机关工委,“我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遇,从走上新岗位第一天起,我就下定决心——要让青春重新起航。”
64名公开遴选到中央机关的公务员纷纷表示,“一定不辜负组织的培养和期望,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踏实工作。发挥基层公务员的优势,学习中央机关公务员的长处,不断弥补自身的不足,履职尽责,创先争优。”
“今年试点开始时,没敢申报计划,主要是担心想要的人进不来、进来的人又不满意。”一些尚未参加试点的中央机关有关负责人开始有些“后悔”:“现在看来,公开遴选既为各部门选拔了人才,又节约了各部门的用人成本,应该早点动手。”
“党政领导机关面向基层公开遴选公务员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有利于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2011年的中央机关公开遴选试点,坚持重视基层的选人用人导向,多部门密切配合,精心组织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国家公务员局副局长傅兴国强调:“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总结试点取得的经验,把握遴选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有序推进,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党政领导机关公务员队伍来源和经历结构不断优化,建立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
(延伸阅读)
打破晋升“天花板”
安徽省直机关首次遴选204名公务员
12月20日,安徽省公安厅机关2011年公开遴选公务员91人入围面试落幕,标志着今年安徽省直机关首次集中遴选公务员的笔试、面试工作全部结束。自7月21日发布公告开始,全省有36个省直单位计划公开遴选204名公务员,最终确认参考人数5562人。
“干部到基层锻炼,干部从基层选拔。”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社厅厅长刘莉介绍,安徽通过公开遴选方式选拔基层公务员到省直机关任职的制度设计,与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创业就业制度相衔接,形成了制度设计的良性循环,打通了公务员在各层级之间的交流渠道,使公务员转任制度更具规范性和科学性,既解决了基层公务员的后顾之忧,也打破了他们晋升的“天花板”。同时,大批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历、掌握民生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充实到省直单位。
“原来机关选人靠推荐、靠发现,难免看关系、凭印象,在小范围内选人,不一定最适应岗位需要,往往难以人尽其才。”省监狱管理局局长姜明说:“从目前监狱管理局面试的30人来看,大部分来自县以下,都很优秀,按照原来做法很难发现得了、推荐到他们。”
据悉,此次遴选,从发布公告、报名和资格审查、笔试、面试、加试(职位业务水平测试)、考察和体检到公示和办理转任手续等所有环节,都依规操作。此次遴选考试的报考范围是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35周岁以下的公务员。考生来源主要来自基层,市级1710人,占30%;县乡两级3852人,占70%。
“紧贴工作实际,科学设计笔试、面试内容。”省公务员局综合处处长张荣胜介绍,为防止出现“会考不会干”,此次遴选考试笔试试题由省公务员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命制,面试由公务员局和用人单位共同组织,以用人单位为主。根据基层工作中出现的征地拆迁、招商引资、信访维稳、服务群众等热点难点问题,注重考察考生的服务意识、沟通协调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等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紧扣当前大背景、大事件,考察考生大局意识、创新精神,测试报考者的政治理论水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
“当场打分,当场公布。”省发展改革委员会人事处处长杨明介绍,“省发改委这次遴选有37人进入面试,以考核考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主,采取结构化面试和撰写调研报告相结合。每位考生结构化面试时间为15分钟,根据给定材料,撰写调研报告时间为3小时。面试后,根据遴选职位名额和考试综合成绩,确定差额考察人选。”
打通基层公务员的“上行道”
“如果没有这次公开遴选,我不可能实现从基层公务员到中央机关公务员的跨越。”公开遴选到国家粮食局财务司工作的韩静涛感叹。这位大学毕业后在基层地税局工作了17年的公务员,从未想到自己会坐上这样一趟从基层机关到中央机关的“直通车”。跨越来自改革。2011年5月,中组部、人社部以及国家公务员局在中央机关组织开展公开遴选公务员试点,探索从基层选拔领导机关公务员。目前,首次联合公开遴选的64名公务员已全部到位。
“公开遴选是拓宽基层机关公务员上行通道,改善当前领导机关公务员队伍来源和经历结构的迫切需要,也是保证党政领导机关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战略举措。”中组部干部一局(公务员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
基层经历 进中央机关的“硬杠杠”
“作为一名乡镇公务员,能够通过公开遴选到中央机关工作,除了个人的努力之外,更多的得益于中央对基层的重视,得益于选人用人制度的改革。”来自基层,通过公开遴选走进中央统战部研究室的梁艳丽说。
此次公开遴选规定,报考人员必须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并对基层工作经历做了严格界定。据了解,今年首次公开遴选的64名公务员全部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其中,52%的人还具有多层级机关工作的经历。
许多考生表示,公开遴选为在基层踏实工作、不投机钻营的优秀公务员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机会,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公务员有甜头、有奔头,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热情。
此次公开遴选规定,任职满3年的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可以报考副处长职位,任职满3年的副科级公务员可以报考主任科员职位。这不仅体现了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也为优秀基层公务员提供了到领导机关工作和职务晋升的双重机会。正因如此,山东省泗水县泗张镇党委书记蔡文浩通过公开遴选到中央政法委办公室任副处长。
很多参加遴选的考生反映,公开遴选有助于形成中央、省、市、县、乡五级机关相互联系的来自基层的公务员培养选拔链。一方面,为基层公务员搭建一条上行通道;另一方面,公开遴选制度增强了基层机关的吸引力,使更多的优秀人才愿意到基层工作,使基层这个“蓄水池”常流常新,成为培养锻炼公务员的源头活水。
据统计,在一项针对公开遴选的问卷调查中,有96%的考生认为公开遴选对树立重视基层用人导向、建立来自基层的公务员培养选拔机制非常有效。
“阳光赛场” 让干得好的考得好
“公开遴选是一种‘竞争性转任’,是在公务员队伍内部的二次择优。”国家公务员局职位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关键在于人岗相适,使基层公务员上得来,遴选部门选得准,到岗工作后用得上。”为此,在考试中,主管部门尤其重视“让干得好的考得好”。
笔试环节,在分析中央机关和基层公务员不同特点的基础上,主管部门根据副处长和主任科员的职位需求,分别命制笔试试题,注重对考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测查。
面试阶段,由各遴选部门根据职位性质和特点,自主命题或采取“2+X”方式命题(即在统一题本中选择2道试题,自主命制2—3道试题)。所有遴选部门都自行命制了试题,有的部门实现“一岗一卷”。考生们普遍反映,试题针对性、实践性、应用性强,能有效防止只会考、不会干。
笔试、面试通过,并不意味着胜出。为了真正把德才兼备、综合素质高的基层公务员选拔上来,公开遴选按照2∶1的比例实行差额考察。各遴选部门非常重视考察对象的日常表现、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认等情况。有的对考察对象工作实绩进行综合分析,对近几年年度考核结果进行量化评估;有的综合考虑考察对象获表彰奖励、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等情况;还有的对考察人选进行家访,了解其工作、生活和社交圈的表现……
国家公务员局职位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整个公开遴选以打造“阳光赛场”为主线,凸显了“三个全程”:
——全程公开透明,遴选计划、资格条件、考试成绩、面试名单、遴选结果等都通过一定方式及时公开或者公示;
——全程监督检查,笔试、面试皆派出巡视组,推行面试外聘考官制度,设立专门的举报和咨询电话,保证公平公正;
——全程进行测评,设计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与考生和遴选部门进行访谈沟通,了解对工作程序、试题命制、组织实施等方面的满意度和意见建议。
调查显示,87%的笔试考生和97%的面试考生对公开遴选组织实施工作表示满意。
“鲶鱼效应” 为中央机关注入活力
“以往,地方机关公务员交流到中央机关工作的渠道还不够畅通,主要依靠组织和个人推荐选调公务员,选人用人视野有限,操作也不够规范。”不少遴选部门反映,“此次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打破了这个瓶颈,不仅扩大了选人视野,也规范了进人渠道,真正体现出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
公开遴选也有助于解决中央机关公务员队伍来源、经历结构单一的问题,给中央机关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此次参加组织公开遴选的很多部门负责人认为,公开遴选的公务员大都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对基层情况比较熟悉,可以产生“鲶鱼效应”,激发更多的中央机关公务员加强学习调研和基层锻炼。
“当我走出北京站的那一刻,我真切地感觉到,这又是一个充满激情、满怀理想的新历程的起航。”在基层检察院工作了12年的任红,通过公开遴选走进中央直属机关工委,“我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遇,从走上新岗位第一天起,我就下定决心——要让青春重新起航。”
64名公开遴选到中央机关的公务员纷纷表示,“一定不辜负组织的培养和期望,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踏实工作。发挥基层公务员的优势,学习中央机关公务员的长处,不断弥补自身的不足,履职尽责,创先争优。”
“今年试点开始时,没敢申报计划,主要是担心想要的人进不来、进来的人又不满意。”一些尚未参加试点的中央机关有关负责人开始有些“后悔”:“现在看来,公开遴选既为各部门选拔了人才,又节约了各部门的用人成本,应该早点动手。”
“党政领导机关面向基层公开遴选公务员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有利于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2011年的中央机关公开遴选试点,坚持重视基层的选人用人导向,多部门密切配合,精心组织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国家公务员局副局长傅兴国强调:“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总结试点取得的经验,把握遴选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有序推进,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党政领导机关公务员队伍来源和经历结构不断优化,建立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
(延伸阅读)
打破晋升“天花板”
安徽省直机关首次遴选204名公务员
12月20日,安徽省公安厅机关2011年公开遴选公务员91人入围面试落幕,标志着今年安徽省直机关首次集中遴选公务员的笔试、面试工作全部结束。自7月21日发布公告开始,全省有36个省直单位计划公开遴选204名公务员,最终确认参考人数5562人。
“干部到基层锻炼,干部从基层选拔。”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社厅厅长刘莉介绍,安徽通过公开遴选方式选拔基层公务员到省直机关任职的制度设计,与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创业就业制度相衔接,形成了制度设计的良性循环,打通了公务员在各层级之间的交流渠道,使公务员转任制度更具规范性和科学性,既解决了基层公务员的后顾之忧,也打破了他们晋升的“天花板”。同时,大批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历、掌握民生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充实到省直单位。
“原来机关选人靠推荐、靠发现,难免看关系、凭印象,在小范围内选人,不一定最适应岗位需要,往往难以人尽其才。”省监狱管理局局长姜明说:“从目前监狱管理局面试的30人来看,大部分来自县以下,都很优秀,按照原来做法很难发现得了、推荐到他们。”
据悉,此次遴选,从发布公告、报名和资格审查、笔试、面试、加试(职位业务水平测试)、考察和体检到公示和办理转任手续等所有环节,都依规操作。此次遴选考试的报考范围是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35周岁以下的公务员。考生来源主要来自基层,市级1710人,占30%;县乡两级3852人,占70%。
“紧贴工作实际,科学设计笔试、面试内容。”省公务员局综合处处长张荣胜介绍,为防止出现“会考不会干”,此次遴选考试笔试试题由省公务员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命制,面试由公务员局和用人单位共同组织,以用人单位为主。根据基层工作中出现的征地拆迁、招商引资、信访维稳、服务群众等热点难点问题,注重考察考生的服务意识、沟通协调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等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紧扣当前大背景、大事件,考察考生大局意识、创新精神,测试报考者的政治理论水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
“当场打分,当场公布。”省发展改革委员会人事处处长杨明介绍,“省发改委这次遴选有37人进入面试,以考核考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主,采取结构化面试和撰写调研报告相结合。每位考生结构化面试时间为15分钟,根据给定材料,撰写调研报告时间为3小时。面试后,根据遴选职位名额和考试综合成绩,确定差额考察人选。”
点击分享此信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