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2年广州公务员申论真题参考答案
问题一:
根据所给材料,试分析材料二中谈到的“超级大牧场”模式给牧场经营者带来的好处,同时分析该模式下产生的一系列问题。(30分)
要求:
1、陈述清晰,条理分明,逻辑严密,语言简洁。
2、字数在500字以内。
题目分析:
这是一道概括题。答案要点主要集中于给定材料二,题目要求分析的是“超级大牧场”模式的利、弊,因此必须从这两个方面作答才够全面。本题是按关键词给分,因此多抓关键词、快抓关键词,关键词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摘抄;二是概括提炼。题目要求“条理分明,逻辑严密”,因此要分条分层作答,注意同类信息的合并。
参考答案
一、给经营者带来的好处:
1、政策扶持力度大。一是可以在资金筹集和担保贷款、土地征用及土地优惠、基础设施建设及补贴、财政配套补贴和项目资金、购牛补贴等方面获得优惠政策;二是土地征用等工作由当地政府全权办理,减少沟通协调难度和矛盾。
2、资金投入少。资本市场注资、银行贷款、项目资金及补贴为牧场资金的主要来源,直接投资少。
3、集中化、规模化、标准化经营,短期生产能力强
二、问题有:
1、选址困难。不具备建设超大规模牧场的自然条件
2、规模不经济。规模过大,运输成本高;购进、储运、抽检、防疫等质量监管困难;供应链长,饲料易变质,影响奶粉质量
3、生产不可持续。缺乏超级牧场技术、经验和管理人才;短期生产能力强,长期不断下降,甚至导致亏损。
4、利益冲突。征用补偿标准不合理,矛盾冲突多;超级大牧场会取代小规模经营,影响当地群众生计。
5、生态环境污染。排泄物、沼液难处理,土地污染,增加群众生活成本;死牛处理不当,可能导致疫情传染
问题二
根据所给材料写一篇文章,试从材料作者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式三个方面评论材料三和材料四,并简要陈述你对“农业工业化”的看法。(70分)
要求:
1、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完成写作。
2、注意文章的起、承、转、合,使之结构完整、逻辑严密
3、建议篇幅在1000字左右。
(写作思路)
材料三和材料四分部从“农业转型应该工业化”与“农业工业化困境两个角度谈论”农业现代化“问题。
从论文写作手法上,两篇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式都比较清晰,但是两篇文章的论点存在鲜明差异。写作可以借鉴对比分析题的模式:正--反--合,总--分--总。
具体对比形式可以有两种形式:一是提出问题:明确双方争论的对象,接着分析问题:分别罗列双方论争的对象;接着分析问题:分析提炼出双方论争的焦点问题,分别罗列双方的观点和论据;最后总结问题:论述自己的观点。
另外,文章写作要求起、承、转、合,那就要求行文既要说明两篇文章论点差异的起因,具体的差别,然后对比分析,最后给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参考范文一)
关于农业工业化的若干思考
今年伊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科技化、集约化经营以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形式成为中央政策和举国共识。但关于农业转型升级具体模式的认识和实践方面,仍存在不同争论
其中,一种论点认为:农业转型发展之路就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化和市场化发展,实现规模化和标准化经营。其论证主要从三方面展开:首先,以马克思的经典论述和国外经验为依据证明,农业经济飞跃的关键不是农业内部自身的发展,而在于农业与工业等相关产业是否能形成一体化、市场化、集约化经营。其次,结合具体国情,指出农业农业化我是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根本途径,这要缘由是农业工业化能很好的转变城乡二元发展结构。接着,进一步具体论述了农业工业化据以推动农业转型的机制原理:一是农业全要素生产效率的提高需要农业生产技术的变革;二是农业化能实现集约化经营;三是能提高农业比较效益,抑制农产品价格波动;四是加强产业联系,实现农工商一体化经营。
以上论点得到较为广泛的认同,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农村,从全国人民都在农业工业化、企业化发展积极努力,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与此同时,以西方工业化为参照的农业规模化和市场化经营方法,也出现了种种问题。
对此,许多人士提出了反思和争论。其主要论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土地数量没有增加的前提下,农业机械化与规模化经营,并不能提高单位土地粮食的产出率,农业生产过渡追求规模化、资本化反而会导致一系列问题。一是过度规模化会导致多样化农业体系崩溃,甚至 产业产出量降低;二是过度规模化会导致大量的农民失业、农村地区经济萎缩消亡。三是会导致国际资本对整个农业生产环节中所有增值环节的垄断,产生粮食危机。
另一方面,农业生产与农业生产不同,工业技术在农业领域的乱用会导致一系列危机。具体是:工业技术违背了物种演化具有历史性、社会性的本=质特征,简单移植到生命领域,会危及生命世界的安全。工业化生产方式,不仅对提高农业生产率的贡献有限,还会产生诸如生态破坏、土地肥力减退、食物中毒等问题,给农业持续发展造成灾难性后果。
与此同时,有关人士还提出,必须从生态文明的高度,把我国农业现代化之路从工业化方向的定位转移农业生态化定向上来。
我认为,农业生态化确实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正确定向。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农民为本,要从生态文明的高度,谨慎推动农业工业化进程。具体要做到:坚持有限制的市场化,重视规避资本风险和粮食危机;坚持农民作为我国农业经营主体地位不动摇。
总之,我国农业发展要坚持科学发展和转型升级,走科技化发展道路。这意味着盲目模仿美国模式,二是要坚持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文化的结合,走出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参考范文二)
农业发展的现代化之路
古语道:“弄,天下之本,务莫大焉”。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进。农业发展的规划、思路不同,取得的成效也会产生较大的差异。农业现代化之路,从起初的“农业化模式”到现在的“工业化困境”,反映出我国农业发展在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在探索建立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道路中,对于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的认识存在不同的观点和争论,尤其是伴随着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引发的新问题,需要认真的反思。。。。。。。
取消农业税后,极大的释放出农业的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然而,伴随着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工业化之路暴露出许多弊端引发的争议不断。
农业工业化能否彻底改造传统农业,能否等同于农业现代化。
农业转型,实现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不同的是应该选择何种道路和方式。一种观点是农业工业化是存,应该重视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演进的唯一选择;另一种观点是,农业工业化结果与预期相悖,应该重新反思并认定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方式。
工业发展的模式能否适用于农业生产。
有关学者认为,农业工业化就是现代化,且是农业与工业的产业整合。其中,农业工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其二,技术创新是农业工业化的关键。既要有技术创新,又要有制度创新,才能让农业发展存在持久动力。其三,推动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延伸了农业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而有些学者的观点则与之相反。其中,我国耕地规模有限,过度的规模化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土地粮食产出率,而恶性的产业运作会导致农业体系崩溃;其二,技术的作用因生命物与非生命物而不同。传统的工业技术适用于非生命物,违背农业作为有生物演化的历史性、社会性特征,而违背农作物生长的规律;其三,农民是经营的主体,农业承担农耕文化传承的功能。简单的用资本、市场取代,违背中国多元化、多元文明的生态发展道路。
同一市场环境中,农业与工业能否良性互动。
农业与工业作为产业的两种存在形式,有其共同的市场性特点,但也因产业周期、特性的不同而不可能完全一致。规模化、集约化是农业发展的趋势,而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又制约其完全实现。
我国通过农业化模式改造传统农业,即取得一定成就,又产生了一些问题。目前,我国:“农业工业化”应该把握三个原则:第一,论证调研农业发展现状。充分考虑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结合制度现状,运用科学方法以推动效益最大化。第二,坚持农村土地产权不变,推进土地规模化有“度”开展;第三,坚持农业生态保护与农业开发并重。
农业发展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照搬,尤其在我国复杂的农业环境中,农业发展更坚持科学发展理念,思路灵活、有序进行。农业高质、高效发展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必须立足于长远,才能确保天下粮仓丰满,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