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焦点评论】:博导征婚体现价值观回归
相亲时的主导观念,是社会价值观念的铺陈。只有先拥有了人格的独立自省与感情的纯粹,才能真正做到诚意先行。
前不久,南京大学一位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报纸上做了半版征婚启事,用中、英、俄、德语四国语言,交织表达了自己的爱好和追求。他渊博的学识,强大的学术背景以及“不凡呈现”,瞬间激起千层浪,引起人们强势围观。
这位博导的征婚之所以让人感觉强势,一方面是因为征婚启事中多国语言交织,文艺、古典混搭,让人生出“语不惊人死不休”之感;另一方面,恐怕还是因为,人们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个人追求爱情的那份纯粹。
在当下动不动以房子、车子、婆媳关系为对话中心的相亲语境下,突然有一个人开口就谈他的运动爱好、旅行情趣、生活梦想和人生追求,目标直指“爱情至上”,这难道不是给如今的相亲对话体吹进了一股清风吗?
按照现在的相亲逻辑,很多人也许会在意:为什么一个生活拥有品质和情趣,经济基础、学识修养兼具的优质男,却在现实中被“剩下”了?但现实就是这样,现代社会就是这样一个陌生人社会,它的最显著特征是经济、契约逻辑,大家一起工作、一起加班、一起领工资,之后各回各家,各过各的生活。南大这位博导也承认,同事间交往不多,生活、社会圈子始终很小,是终身大事被拖下来的原因之一。
上述博导遇到的问题,也是当下大都市里大多数剩男、剩女被“剩下”的主要原因。从某种层面来说,早婚、晚婚或是不婚,是每个人自由选择的权利。就像该博导自己所说,他之前的人生也充满了各种精彩,很难说哪一种更好,哪一种不合适,每一种人生都值得期待。
那么,当我们谈论征婚时,我们究竟该谈些什么?美国有一档征婚节目叫《执子之手》,在相亲时,男女嘉宾几乎没有人去问对方的收入,而更多看重性格、爱好和梦想。反观我国电视上火热的各种征婚节目,设置的标准议题多是收入、房子以及女友和母亲掉水里先救谁之类的话题。
可以说,相亲时的主导观念,其实就是社会价值观念的铺陈。我们不否认经济基础对爱情“上层建筑”的影响,但这并不应该成为衡量爱情、婚姻的主要因素,更不能成为一种价值取向。不管是谈情说爱,还是谈追求、说梦想,最后都会回到一个主旨,那就是“家庭第一、爱情至上”。
因为爱情,才能拥有婚姻。只有先拥有了人格的独立自省与感情的纯粹,才能真正做到诚意先行。因此,征婚博导的“征婚style”,真的一点也不另类,他只不过是在一个“错误”环境下,谈了一个正确的话题。而让他显得不另类的唯一办法,就是更多人跟他一样,找到自己真正追求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