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焦点评论】:别再让留守妇女独自承受家庭重担
“妇女能顶半边天”,但重庆市梁平县合兴镇龙滩村的黄莅碧却顶了多半边。养猪种田、照顾老小,与丈夫长年分居两地的她肩负着本应由夫妻两人承担的生产、抚养和赡养责任,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生活压力(3月7日新华网)。
一个48岁的妇女,结婚28年,过了半辈子留守生活,身心承受的压抑和负重,不只是用孤独、悲怆、痛苦和无奈能表达的。留守妇女的困境,正在日益成为一个大的社会问题,而非个别家庭的遭遇。根据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的调研数据显示,中国留守妇女这一群体已达约5000万人,由此推算,中国有5000万个家庭处于夫妻分居的现状。
另据中国农业大学发布的一份《中国农村留守妇女调查报告》显示,无论是农业生产还是家务劳动,留守妇女承担的比例都在85%以上。也就是说本应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的赡养老人、抚养孩子、耕田种地等所有活计,在丈夫出门打工之后全都落在留守妇女的肩上。繁重的体力劳动,压抑的精神生活,心灵的空虚,造成身心的双重伤痛。
更让人忧心的是,在高压的劳动强度下,不注意生理期、感冒等日常照顾和护理,因小失大,或落下终身疾病,或因晚期无法治疗而失去生命,造成令人心痛的悲剧。笔者的一位嫂子,就是因为在生理期间干了超负荷的农活后,造成大出血导致最后失去了生命。
正是基于这个庞大的群体,对于致力于解决民生、关心底层人民生活的政府,以及一些公共爱心人士,有必要了解她们的苦衷,倾听她们的声音,给与他们生活的希望和动力。在医疗、心里教育等问题上,政府有责任给与帮助。
留守妇女群体的出现,和农民工一样,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城乡二元结构的“产物”。一方面如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佟新所说,“是广大的农村家庭为了家庭更好地获得经济收入而做出的不得已的选择和牺牲。”另一方面也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对农民工这一群体的需求,农民工的低位虽然地下,但是对其在城市化进程中的贡献获得了社会的认可,本次两会上就有农民工代表才加,值得庆幸。但是对于留守在家乡赡养老人、抚养孩子,甚至干着超负荷体力的留守妇女,在本次两会上却鲜有声音,这值得引起相关政府和代表的重视。其实,城市建设中也有她们辛勤的汗水,如果没有这个庞大的群体做后盾,在城市里的丈夫能安心工作吗?
所以,对于政府和社会而言,要关爱留守妇女,不仅成立各种留守妇女组织机构,而且为她们设立留守妇女基金,该项基金即可鼓励留守妇女学习基本技能知识,也可以作为留守妇女大病重病救助基金。
另一方面,建立一批志愿者队伍,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和精神安慰,定期到留守妇女家庭进行走访,给她们构筑一条社会的爱心通道,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和欢乐。同时,在法律层面为农民工制定一定时日的探亲假,以便在繁重的农忙时期回家分担一下留守妻子的重担。
今天正是三八妇女节,也正是全国两会期间,在此,笔者呼吁将留守妇女问题作为一项议案,写进政府的工作日程中,在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关注下,即可分担一下她们身心的负重,也给她们孤独、悲怆和痛苦的内心照进一束温暖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