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公务员考试网热点时评:摘掉“红顶”,让中介真正“下海游泳”
“红顶中介”,一种伴生于改革、寄生于体制并不断蚕食改革红利的“寄生虫”,正在被清除出体制。这是今年从上至下的一项重要改革任务。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5次提及整治“红顶中介”问题。(6月16日《中国经济周刊》)
一些中介机构的存在,并非不合理,其恰恰是政府职能转化和权力下放的产物。这些中介机构活跃于各个领域,在企业、政府和市场之间,行使着服务、沟通、公正和监督职能,是市场经济运转中不可或缺的支持力量。
但是在实际运行当中,许多中介机构却成了公权力的残留之所,与个别部门总是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利益关联。它们披着第三方的外衣,行使着 “准政府”、“二政府”的权力,成了戴着“红顶子”的商业机构,最终“戴市场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坐行业的轿子,收企业的票子”成为对行政审批过程中中介服务乱象的形象比喻。
实行简政放权以来,全国共取消和下放7批共632项行政审批等事项,就是为了缩短审批时间、减少企业和个人负担,但“红顶中介”的存在却让预期效果大打折扣。 一些部门将审批权取消后,由指定的“红顶中介”承接,审批权的“红章”从政府部门的“左口袋”转移到了“右口袋”,不但没有起到简政放权的效果,反而增加了企业的负担。简政放权在做“减法”,“红顶中介”却在做“加法”,极大地伤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笔者认为,要想把中介机构头上的“红顶”摘掉,首先就得斩断公权的私欲,创造没机会腐、没能力腐、没胆子腐的社会环境。其次在于严格约束行政权力,推进中介机构产权改革,加强政府部门职能转变。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把市场能办的放给市场,割断行政部门和中介机构利益输送的脐带,让中介机构真正“下海游泳”,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
点击分享此信息:
相关文章